資訊頁面
我們以前來過這裡
舊金山具有彈性。從毀滅性的地震到經濟危機,再到成長和發展模式的徹底轉變,我們始終透過比以往更強大的適應和重建來應對逆境。 COVID-19 大流行及其經濟餘震為我們重塑未來提供了另一個時刻。

1906年大地震
1906 年的大地震和火災摧毀了城市的大部分核心區,奪走了數千人的生命,並引發了人們逃往奧克蘭和東灣或更遠地區的浪潮。十年之內,這座城市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建,開通了新的電動電車線路,並將私營交通公司整合到一個新的市政機構(即“Muni”)之下,舉辦了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並在1915 年建造了一座宏偉的新市政廳和市政中心20 年代,市中心一系列新建的高層辦公大樓重申了舊金山作為西部商業和金融之都的地位,其中31 層的拉斯大廈(Russ Building) 一直是芝加哥西部最高的建築,直到1964 年。

大蕭條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面對1930 年代大蕭條的經濟動盪,舊金山建立了更公平的經濟,在1934 年總罷工之後,積極接受公共工程振興管理局(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 的聯邦資助,以重新吸引勞動力並改善工資和工作條件。

戰後郊區化
戰後,舊金山是美國眾多遭受郊區化和城市核心投資縮減的城市之一,在 1950 年代至 1980 年間失去了約 10 萬居民,下降幅度超過 10%。但是,濱海灣之城從未放棄。居民們聚集在一起發起“高速公路起義”,阻止了內河碼頭高速公路和其他以汽車為中心的高速公路項目的擴建計劃,這些項目將推平該市的大片地區。城市和地區領導人齊心協力建立了地區鐵路系統BART,該系統成為市中心最終經濟復甦的支柱,而舊金山的工業海岸線開始適應航運技術和全球供應鏈的變化,這為當今充滿活力的經濟埋下了種子。

洛馬普列塔地震
1989 年洛馬普列塔地震對灣區造成了嚴重打擊,摧毀了舊金山海灣大橋和其他重要基礎設施的一部分。事件發生後,市政府和社區領導人藉此機會重塑城市,使其變得更好。自1950 年代以來,內河碼頭高速公路一直將市中心與標誌性海濱區隔開,該高速公路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充滿活力的城市林蔭大道、公共空間和公園,引發了經濟轉型,而渡輪大廈則經過修復和重新設計,成為該地區卓越烹飪的展示場所和手工技藝。地震對交通基礎設施的影響也導致了現代通勤渡輪系統的啟動,該系統繼續加強整個區域經濟的連結。

網路泡沫與破滅
2000 年,在互聯網的引入推動了十年的飛速增長之後,市中心 BART 車站變得非常擁擠,以至於系統運營商不得不封鎖人行道上的自動扶梯來應對高峰。幾個月之內,隨著新興科技業的崩潰,數以萬計的工作消失,繁榮轉為蕭條。不久之後,9 月 11 日襲擊事件後新的安全問題進一步引發人們對舊金山以及全國其他市中心高層建築集中的城市的經濟未來的質疑。金融危機之後,商業職缺接近創紀錄水平,許多人質疑舊金山是否會再次出現這樣的就業需求。然而,透過對林康山及其周邊地區的高層住宅和綜合用途社區的規劃工作以及跨灣重建計劃的採用,該計劃設想圍繞城市使用的新的多式聯運跨灣航站樓建立一個繁榮的辦公區和綜合用途區這些年為市中心下一階段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經過短暫的衰退後,對辦公空間和住房的需求再次飆升。

大衰退和房地產崩潰
2008 年爆發全球金融和抵押貸款危機後,舊金山再次面臨隨之而來的大衰退帶來的經濟動盪。該市失業率升至 10%,整個地區的家庭財富因取消抵押品贖回權浪潮而大規模消失,擬議的開發案也陷入停滯。許多人再次認為,對工作和住房的需求永遠不會回到幾年前的水平。相反,舊金山的經濟復甦並開始了歷史性的經濟繁榮,隨著商業和住房市場趨勢轉向城市地區,失業率達到歷史新低,並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增加了30,000 多套住房,並使舊金山成為最受青睞的科技和科技城市之一。市中心成為快速成長的科技業的新創公司和業務擴張機會的關鍵中心,而此前這些行業主要局限於半島和南灣。多年來,該市透過包括東部街區計劃在內的重大規劃工作,繼續制定未來發展和增長的路線,並通過了金銀島和耶爾巴布埃納島的重建計劃,為建造數千套新住房鋪平了道路。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大流行
2020 年 3 月,疫情爆發最初幾個月的公共衛生指令給我們的經濟和長達十年的經濟繁榮踩下了緊急煞車。隨著數萬名工人面臨大規模裁員,數十萬人立即轉向在家工作,許多人開始質疑舊金山等密集而緊湊的城市的長期生存能力,以及將辦公室集中在市中心的必要性。儘管我們的街道上的活動仍然比 2019 年少,但很明顯,對面對面會議和協作的持續需求為像舊金山這樣的城市提供了繼續成為我們地區和經濟的重要中心的潛力。
作為一座城市,我們的未來經常面臨挑戰和威脅。正如我們每次做出的回應一樣,我們的發展方式重申了我們在全球經濟前沿的地位。我們再次有機會透過重新構想和重新投資未來的市中心來應對當今的挑戰,這將引導舊金山的經濟進入未來幾十年及更長的時間。